“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有志者以学为乐,平庸者以学为苦。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享受学习,享受快乐。”以上是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到底该怎样学习呢?
首先,让快乐伴学习左右,让学习成为乐之源泉!
让快乐伴学习左右,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事半而功倍之。众多科学研究已表明,人处于极度苦恼焦虑的情绪中,做事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平时成绩优异高考却因紧张而失利的学生就是明证。相反地,当人们抱着一颗快乐轻松的心面临挑战时,效果也往往出人意料。当快乐能带领攀登学习新高峰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让快乐伴学习左右,保持学子恒久的学习激情,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泰然克之。激情之于学习,犹如呼吸之于生命。点燃激情的火焰,让学习持久呼吸生存,而快乐正是这点火剂,助燃剂。其实,快乐着、激情着而学习的人在我们身边也并不缺乏,各界毕业进入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前辈总结出的状元之法中不也经常出现“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享受学习、享受快乐”的字句吗?他们成功的秘诀在激情,激情的秘诀在快乐。让我们用快乐留住学习的激情。
让快乐伴学习左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至理箴言后面其实还有一句不广被人晓的点睛之笔——“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最关键的”。可见灵感即创造性思维之于学习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快乐也许对灵感也有如此般的重要性。
其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苦学。古人有云:“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首先,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从小学习十分刻苦,不论天气冷暖,每天晨读一个时辰。家境贫寒的他,凭着这股刻苦的精神,终于学有所成,发明出了震惊当时世界的地动仪。还有爱迪生,在旧书店里读书,一呆就是一整天,没有面包、牛奶,更没有大衣棉袄,只有一股精神的动力在支撑他,使他学有所成,发明了电灯泡等2000多项伟大的发明。
有了苦学的磨砺,我们更应该精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改进与发展中,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大网。如何精学,是值得重视的。现在的家长们都明白了社会竞争的残酷,所以提前为自己的孩子绘好“蓝图”,铺好“成龙成凤”的道路。一天到晚,除了学校就是补习班。补英语,补数学,学舞蹈,学钢琴……到头来每一样都只是浅尝辄止。所以,应该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精学一门,才有可能学有所成。孔夫子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惟有专攻自已的术业,才能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踏上苦舟时,找准了精确的方向后,我们应该学会乐学。乐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学为乐,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我们才能到达更高的巅峰。学习并不是一份负担,一份苦差事,懒惰的人往往会给一个借口,“学问何须苦为役,快乐未必不成才”。何为快乐?从物质方面获得的永远不会是真正的快乐,即使它迷住了你的眼睛,也瞒不过你的心,那种短暂的所谓“快乐”之后,残留下的只会是更多的空虚!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经过“苦”的历练,“乐”才会更加美味醇香。
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那是一种高超的人生境界,有志者敢求之,而大多数的人却避而不见,反其道而行。不会生活的人往往觉得学习很无聊。没有感觉到学习快乐的人往往大唱反调,就像吃不到葡萄的人说葡萄酸。
当然,苦学乐学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只有拥有刻苦的学习精神,方可使我们精于致学,逐渐到达乐学的境界,享受学习,以致于获得更高的成就。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如是说,学海无涯,书林无边,把快乐为舟,用心去航驶,前途一片光明。
命运不掌握在任何人的手里,它只不过是一个花瓶,等待我们插上鲜花而已,任何人都没有生活的压力,其实自己的心的奴役才会使你感觉到压抑,学习没有痛苦,所谓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享受学习,享受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与发展、学习态度与学习效率紧密相关。创造乐学的情境,学生心情愉快,就容易激发他自己的思考,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把学生压得过重、管得过死,使之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必然会抵制智力的发展。
诚然,学习作为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其间,有艰辛,甚至有某种痛苦,然而,凭着人所固有的好奇心,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因不断获取知识技能而激发潜能,从而获得愉悦。这样,好奇心的驱使便形成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使之由探究中的有趣、到乐趣,进而发展为志趣。人一旦进入这样的境界,往往忘其所以,以苦为乐、乐不思蜀,全身心陶醉于学海之中,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困扰都将难以令其却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孔子盛赞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时候凿壁偷光、囊萤照读等勤学苦读的故事。应该说,这些故事意在“劝学”——劝青少年树立好学上进的志向,并非主张照此办理。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这些故事作为闲谈来听听是不算很坏的,但万一有谁相信了,照办了,那就会成为乳臭未干的吉珂德。”
上一篇:
六(9)班学生吴铎逸家长的教育方式
下一篇:
课堂纪律重要吗?
公安备案号:42120202000103 ICP备案: 鄂ICP备19031602号-1
©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18-11-14 16:33 , Processed in 1.025408 second(s), 1 queries , Wincache On.